《红楼梦》:人生三大错觉,越早认清越好

文 | 有书飞檐 · 主播 | 一凡

蒋勋曾说,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卑微的角色。

初读红楼,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宝黛爱情,再读时,则会不自觉地被那些在主子和下人间周旋的丫鬟吸引目光。

她们如微粒般,在这出大戏中流转、飘零。

宝玉的众多丫鬟中,晴雯结局最为凄惨,徒留多情公子空牵念,使得千万读者意难平。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几句判词,便交代出晴雯短短的一生。

她出身低微却自视过高,清白磊落但得理不饶人,以至于被人嫉恨毁谤,驱逐离府,含恨而死。

悲叹晴雯的同时,也不禁深思:她真的只是因为遭受诽谤,才被赶出大观园的吗?

并不是,仔细了解过晴雯的经历就会明白,她的悲惨结局,其实缘于她一直以来的三大错觉。

错把宠爱当资本

晴雯的眉眼像黛玉,长得十分漂亮,很受宝玉喜爱,于是她行事便随性起来。

在二十六回中,晴雯和碧痕拌了嘴正在生气,见宝钗来怡红院,就抱怨说:

“有事没事跑来,叫我们半夜不得睡觉!”

此时又有人敲门,晴雯更不乐意了:“明儿再来罢!”

院外的黛玉高声说:“是我,还不开么?”

偏偏她还没听出来,接着使性子:

“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开门迎客本是晴雯的分内事,可她却不自觉地当家作主:

不把客人当回事,还假传宝玉的意思,将人拒之门外,使宝黛之间无端生起一场风波。

后来,在宝玉的处处维护下,晴雯越发率性。

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撕扇子做千金一笑”。

晴雯失手将宝玉的扇子跌折,对于宝玉的埋怨,她伶牙俐齿一通还击。

不仅把宝玉气得“浑身乱战”,就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个灰头土脸。

明明是她有错在先,宝玉批评得有理有据,可她却仗着自己受宠,逾规越矩,失了分寸。

当晚间宝玉来哄她,说“那扇子原是扇的,要撕着玩也使得”时,晴雯听完便笑道:

“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

宝玉递出扇子,晴雯接过来,果真嗤嗤几下撕了,还夺了麝月的扇子,麝月赶紧阻拦,让他们少造孽。

之后,晴雯因为宝玉对自己的纵容,更是逐渐模糊了自身定位,形成错觉。

她以为自己是怡红院的主子,随心所欲的做派愈加严重。

无论谁反驳她,她都要怼回去,处处树敌。

古语说:

“恃宠骄纵,势炽日甚。”

真正聪明的人,都不会把他人的倚重当资本,别人越是抬举,他们就越低调。

因为他们知道,清醒自持方能行稳致远。

相反,不自知的人,如果因他人给予的恩泽和宠幸,滋生出傲慢与骄横,便容易招人厌恶,产生矛盾。

错把刻薄当率真

自从贾母将晴雯分派给宝玉后,晴雯就只认宝玉,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怼同事、骂下属、怨管事,口无遮拦,不通人情世故,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

当晴雯与宝玉不愉快,袭人跑来劝架时,她怼道:

“也不过和我似的,哪里就称上‘我们’了!”

当秋纹得了王夫人的赏赐,开心分享喜悦时,她抢白说那是袭人挑剩下的:

“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也不受这口气!”

还暗示袭人是“花点子哈巴狗”,处处逢迎王夫人。

当她撞见小红因帮王熙凤办事,不听她的无端数落时,就挖苦小红:

“有本事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地在高枝上!”

虽然小红不敢争辩,忍气走了。

但她毕竟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晴雯因此埋下了祸根。

后来,晴雯贪玩染了风寒,李纨担心传染给其他人,就传话说如果吃了两剂药还不好,最好出府养病。

晴雯气得大喊:

“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

其实,李纨作为管事之人,一番叮嘱是职责所在,但晴雯就要逞一时口舌之快。

她不懂得顾及他人感受,行事不拘礼俗,对上不敬,对下严苛。

她以为的直率,在他人看来其实是刻薄。

以至于后来连具体的错都没犯,便被赶出贾府。

生活中,也有些人讲话经常指责对方。

殊不知,有时刻薄的语言,比刀子更伤人。

正所谓:

“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堡垒,口不择言地攻破他人堡垒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伤害到自己。

曾国藩曾说:

“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说话做事进退有度,给他人留的余地,是给自己留的退路,周全他人的情义,积攒的是自己的福报。

错把越位当尽职

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

平儿为免去宝玉、袭人的管教不严之责,本来不欲张扬,在凤姐那里瞒下此事,并交代等袭人回来另行处置即可。

但晴雯得知后,没等袭人回来,就是抓起一丈青猛戳坠儿的手痛骂:

“要这爪子做什么?

眼皮子浅,爪子又轻,不如戳烂了!”

接着又不顾宋嬷嬷的劝阻,越过主事的袭人和宝玉,直接叫坠儿的娘把她领走。

坠儿的娘分辨无果,赌气带走了女儿。

这件事本与晴雯无关,可她却越级处置,不但点破坠儿偷窃之事,还辜负了平儿的一番苦心。

还有一次,春燕的妈妈不懂规矩,被袭人教训后已然服软。

连平儿都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晴雯仍坚持“打发去了是正经”。

正因她的擅自做主、超阶越次处理事务,才无意间得罪了“婆子”群体。

为此她们一直嫉恨在心,后来王善保家的更是在王夫人面前进谗言,说园子里的丫鬟们多么坏。

还特别强调晴雯,说她模样儿标致,牙尖嘴利,“大不成体统”。

听到这话,王夫人便立刻想起,曾见一个水蛇腰、眉眼像林妹妹的丫鬟在骂小丫头,两相印证,认为那人就是晴雯。

所以造成晴雯悲剧的部分原因,不仅是她处理问题时带入自己的情绪,还因为她踩入了“越级处置”的雷区。

大观园中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论语》有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做事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权限,既不要将自己地份内工作推给别人,也不要把手伸得过长,越权行事。

要坚持“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

否则上会损害领导威信,下会为自己招惹事端。

《红楼梦》中的故事时刻警醒着我们:

一个人的命运,从来都不是由某个单独事件决定的,而是伏脉千里累积而成。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要想立足于社会,就不能由着天性处事,遵循原则、看清现实,可以让自己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拎清自我,不恃宠而骄;

处事圆融,少任情直性。

认准定位,勿越俎代庖。

未来愿我们始终能对自己保有清醒的认知,行事稳妥,笃行致远。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