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揭开其无人模块化水面攻击艇编队的构想

【导读】美国海军“模块化水面攻击艇”(MASC)项目计划逐渐明晰,其更侧重模块化、标准化载具配置,而非特定舰体设计,无人水面舰艇可依任务需求配置。该项目要求三种设计方案,围绕载重、航程和速度设定要求,指出发电需求等多种理想化指标,将助力提升海军相关能力,是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关键推动因素。2026 财年预算提案有相关计划,海军也想利用与国防创新单位的关系加快推进。

美国海军“模块化水面攻击艇”(MASC)项目的轮廓正逐渐清晰。该项目聚焦于无人水面舰艇(USV)的模块化与标准化载具配置,而非特定舰体设计,所涉及的无人水面舰艇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配置,执行监视、防御及远程打击等任务。

海军海事系统司令部(NAVSEA)本周早些时候在一份合同通知中明确了在“多功能海上系统”框架下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水面舰艇的要求。关于“多功能海上系统”的更多细节包含在海军于 月提交的 2026 财年预算申请中。该军种早在今年 月就曾透露,其在多年对两种不同规模(大型和中型)设计进行试验后,已改变了其无人水面舰艇计划的方向。

此前,海军将大型无人水面艇(LUSV)定义为长度不超过 300 英尺、排水量不超过 2000 吨的船只,中型无人水面艇(MUSV)则长度低于 200 英尺、排水量少于 500 吨。同时,海军持续研发更小型无人水面艇,且其研发独立于 MASC 项目。

图1 海军的“海鹰”(位于画面前方)和“猎人”(位于画面后方)两型无人水面艇分别属于中型和大型类型,该军种多年来一直在对其进行试验。美国海军中校皮尔森·霍金斯

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局本周发布的MASC 承包通知要求提交三种设计方案——一种基准版本,以及高容量和单载荷两种类型。这些方案的要求均围绕载重能力、航程和速度展开,而非长度和/或排水量。

通知中写道:“所需的[基准 MASC]船舶设计方案应至少配备两个 40 英尺等效单元(FEU)的集装箱载货舱,每个舱的重量为 36.3 公吨(MT),耗电量不超过 75 千瓦(kW)。”“在载货甲板上装载 25 公吨货物时,该船舶应能保持至少 25 节的速度,在北约海况 级条件下,实现至少 2500 海里(nmi)的最小航程。”

按照北约的标准,海况级的特征是风速在 17 至 21 节之间,浪高在 至 英尺之间。美国海军(同时)也在寻求一种具备高续航能力、高载重能力且可搭载集装箱式有效载荷的舰载平台,该平台需与标准集装箱式有效载荷相兼容,”海军系统工程局近期发布的 MASC 承包通知中如是写道。“理想的舰艇解决方案应具备至少能搭载四个(4)个集装箱式有效载荷的能力,每个有效载荷重 36.3 吨,每台消耗功率最高可达 50 千瓦。技术解决方案应尽可能提高速度和续航能力。”

最后,还有一种单载荷型的MASC 产品,其“应具备能够承载至少一个(120 英尺等效单元(TEU)集装箱货物的能力,这些货物的重量为 24.0 吨,能耗不超过 75 千瓦。该 TEU 货物不应在货物下方至船尾横梁(即船尾部分的后表面)之间有任何阻碍物。”根据合同通知所述。此外,“该技术解决方案应尽可能提高速度和续航能力。”

在这三个案例中,对发电需求的具体提及都颇具意义。即便是在传统的载人战舰中,舰上发电能力也往往是整合新功能的关键限制因素。对于MASC 项目而言,这在未来的任何计划中添加激光或高功率微波定向能武器以及电子战系统到无人机艇时尤为重要。

这份合同通知还列出了更多“非常理想”、“强烈理想”以及“其他理想”的相关特征,这些特征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能够‘自主且安全地避开海上危险以及与船只发生碰撞,包括在低能见度条件下以及在无线电频率(RF)发射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这一能力属于“极为期望”的范畴。“如果与控制站的通信中断,船舶应能够安全地继续执行任务。这些操作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并且船舶能够自主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接触对象进行分类。”

美国海军造船局表示,更重要的是,承包商应能够迅速完成任何MASC 水面作战舰艇的设计工作,最好能在合同授予后的不到 18 个月内完成。

性能超过阈值要求的MASC USV(无人水面航行器)包括能够在海况 级条件下(风速 22 至 27 节,浪高 至 13 英尺)运行的型号,均被列入“强烈期望具备的”特性清单之中。能够“根据通过离船控制站发送至平台的任务要求自动调整射频(无线电频率)发射控制姿态”这一功能也属于此类特性。

美国海军造船局表示,更重要的是,承包商应能够迅速完成任何MASC 水面作战舰艇的设计工作,最好能在从合同授予起不到 18 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美国海军造船局的说法,按照商业标准建造、易于维修、能够使用预测模型进行维护的设计也是极为理想的。海军还对能够“在无需预防性维护、纠正性维护、紧急维修或任何形式的维修或保养的情况下延长运行时间”的水面作战舰艇感兴趣。

“其他期望具备的特性”这一列表包括那些能够轻松出口给盟友和合作伙伴的设计,以及具备基础配置和高容量特性的型号,这些型号能够为多达 名人员提供长达 14 天的住宿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海军迄今为止所进行试验的 MUSV 和 LUSV 都是可选配备人员的型号,目前尚不清楚海军是否明确倾向于采用完全无人化的 MASC 选项。

海军造船与工程局的合同通知并未对特定类型的弹药提出任何要求。海军官员此前曾表示,该服务新型无人水面舰艇的初步计划包括一种武器弹药(原计划用于未来的大型无人水面舰艇),以及一种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弹药(这是之前小型无人水面舰艇项目中开发的)。所提及的武器载荷几乎可以肯定就是 Mk 70 远征发射器,也被称为有效载荷交付系统。这是一种基于 Mk 41 垂直发射系统(VLS)的模块化衍生产品,拥有四个发射单元,能够发射各种导弹,包括标准导弹-6SM-6)和“战斧”导弹。早在 2021 年,海军就宣布已从安装在实验性 USV“兰杰”上的 Mk 70 上试射了 SM-6 导弹。海军还计划将 Mk 70 引入实战,以增强其两型濒海战斗舰(LCS)的火力,并以地面配置的形式投入使用。

其他动能弹药可能会转移到未来的美国海军无人水面艇上。TWZ 之前已经详细阐述了在海军的有人驾驶水面舰艇上安装可集装箱化的发射装置以部署大量无人机群的方案,相关内容您可以在此处查阅到,而这些能力也将适用于未来的 MASC 无人机船艇。

此外,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海军现有的“海猎者”和“海鹰”实验型无人水面舰艇正是源于一项旨在利用固定和拖曳声纳阵列来发现和追踪敌方潜艇的项目。情报、监视与侦察(ISR)设备,以及用于对抗敌方情报监视能力的设备,可能还包括一系列其他传感器以及电子战系统。

作为此前MUSV 项目后续的具体举措,“MASC 将助力海军提升生产、部署和分配情报、监视、侦察与靶场保障能力,并确保在足够数量的情况下提供/改善海上责任区(AOR)的分布式态势感知。”海军 2026 财年预算申请中如是写道。“这些无人水面舰艇将能够进行数周的部署和跨洋航行,并且能够与航母打击群(CSG)和水面行动群(SAG)协同作业,也可以独立行动。这些无人水面舰艇将是海军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概念的关键推动因素。”

在该服务部门为2026 财年所拟定的预算中,有关 LUSV(陆基无人作战车辆)的项目并未包含有关向 MASC 转型的类似明确说明。过去,海军对于 LUSV 的规划一直围绕着远程打击任务这一核心使命展开。

2026 财年预算提案中制定了继续采用现有实验性设计作为新 MASC 项目主要输入方案的计划。另一款实验性的 MUSV 级设计——“捍卫者”号,是作为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无需船员舰”(NOMARS)项目的一部分而开发的,也将在下一财年周期移交给海军。“捍卫者”号与海军目前所规定的 MASC 基线要求高度契合,该舰所属的公司——塞克罗公司,已经着手开发其放大版衍生产品。

海军还打算利用其与五角大楼国防创新单位(DIU)的关系,以加快 MASC 项目的推进。

至于MASC 自动水面舰艇何时能够真正投入实际使用,以及将以何种配置投入使用(至少在初期是这样),目前尚不清楚。

根据海军的预算文件,2026财年,MASC 项目将与业界开展原型开发阶段的工作,以完善和开发无人技术,并展示无人作战能力,以降低未来 MASC 采购的风险。“PMS-406(海军系统管理局的无人海洋系统办公室)将自主并与国防创新单元合作发放其他交易协议(OTA)订单,重点是针对海上攻击水面舰艇(MASC)的作战能力进行迭代开发,以及满足更广泛的 USV FoS(系统家族)需求。”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海军的无人水面艇(USVs)已被视为增强其水面舰队的重要手段之后。由多艘配置用于打击和情报侦察任务的无人水面艇组成的分布式舰队,能够独立运行或以小组形式行动,也能与有人驾驶的军舰协同作战,这为新的重大作战可能性打开了大门。MASC 系列成员还可能有助于降低有人驾驶资产的风险。能够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用集装箱化弹药进行不同任务配置和重新配置的无人水面艇,也会给对手带来目标定位上的挑战。

“盒子里装的是武器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海军水面作战部门(N96)负责人威廉·戴利海军少将在 月份举行的水面海军协会年度研讨会上谈到新型无人水面艇的设想时说道,“要让他们一直摸不着头脑。”

美国在造船能力方面与全球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之间的令人担忧且不断扩大的差距,也促使美国更加重视通用船舶(USVs)。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扭转这一趋势,包括探索利用外国造船厂来生产更多载员战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海军的传统造船项目仍然受到延误和成本增长的困扰,而且总体上属于需要大量前期准备且成本高昂的项目。

戴利在月份也曾表示:“具备人员配备的未来形态需要尽早到来。”“N96 现在的重点是加快速度,并优化无人驾驶水面航行器的系列设计。与之前所听到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再追求大型、中型……更直接地说,混合型船队不必包含大型和/或高端的无人驾驶平台。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才行。”

美国海军造船局(NAVSEA)对按照商业标准快速生产符合 MASC 标准的设计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这在这一方面可能带来更多优势。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招标通知还为外国参与 MASC 或相关项目敞开了大门,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开发进程,并通过资源的整合和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在无人作战能力方面(包括在海军领域)的合作已经是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AUKUS)三边防务合作协议的核心内容。澳大利亚去年宣布计划对更大的无人水上舰艇进行大规模的新投资。

总之,美国海军显然现在正将MASC 视为一条实现最终部署更大规模 USV 的途径,毕竟此前他们进行了多年看似永无止境的试验。

来源: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