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

二、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智能配电设备是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升级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运行,适应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电力系统发展要求,建设智能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的关键设备,是实现配电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公司坚持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形成了以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和一体化设计技术、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和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等技术为主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已取得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15 项,并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不断深入,配电设备智能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公司凭借在智能配电设备方面的研发和创新积累,通过对传统一、二次配电设备在结构和功能设计、硬件装置和软件配套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融合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采用智能化、一体化、模块化、小型化、环保化和免维护设计,赋予相关产品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等特征,实现配电设备的智能化。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三、行业分析
1.行业基本情况
(1)电力行业发展概况
电力产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社会用电需求以及电力产业的持续增长带动了智能配电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奠定了行业未来发展空间。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转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崭新阶段,电力电网、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为智能配电设备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24》,截至 2023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9.22亿千瓦,同比增长 14.0%。2023年度我国发电量达到 9.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9%,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9.22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自 2014 年至 2023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复合增长率为 5.78%。在较长时期内,我国电力需求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动电力需求保持刚性、持续增长。
从需求总量上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电力需求将持续保持刚性增长,预计 2030 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13 万亿千瓦时以上。为满足未来电力消费需求,各级电网建设改造仍是未来的投资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长期保持较快增长,传统电网已 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亟需一个能够在传统电网已有的发电、输 电和配电设备设施的基础上,集合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等新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的智能电网。
根据国家电网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2011 年-2015 年,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投资金额为 1,750 亿元,其中配电环节智能化投资金额 380 亿元,占比21.71%;2016年-2020年,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投资金额为 1,750亿元,其中配电环节智能化投资金额456亿元,占比 26.06%,配电环节智能化投资金额同比增长 20.00%,且电网总投资和智能化总投资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一次和二次配电设备、设备与系统将更加 融合,复合技术广泛应用,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要求也将提高,将推动智能配电设备的发展。
2.同行业对比分析
(1)同行业公司盈利能力对比
报告期内,发行人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情况如下:

(2)同行业公司偿债能力对比
报告期内,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对比情况如下:


(3)同行业公司营运能力对比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具体情况如下:


四、财务状况

业绩情况:2021-2024年底,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082.99万元、55979.89万元、67236.55万元、86725.2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3.88万元、6876.07万元、8740.74万元、11128.5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79%。
应收账款:

现金流:

五、募集用途
